可到了170米。
他的情况明显就变得恶化。
布雷克这里跑起来,光是跑动的姿态,你都可以看得出来,他更加的有余力。
博尔特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,他的步频也开始明显的掉。
已经没办法再维持了。
而不要忘记了。
博尔特他其实是个步频类型的选手。
只是因为他的身高足够的高大,让大家以为他是步幅类型。
而现在他最强的步频,已经开始往下走。
布雷克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。
他就像一头野兽。
紧紧的盯着前方博尔特的动作。
一丝一毫都不肯放过。
就看前面的人什么时候露出破绽。
他就要冲上去。
一击毙喉。
“博尔特的速度开始下降了!”
“布雷克追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!”
现场解说员的话,回荡在整个伦敦碗的现场,甚至都钻到了博尔特的脑子里。
博尔特本就不是那种跑动过程中极其集中注意力的人。这一点他不管是采访还是在自传里面,都无数次说过——
他就是一个喜欢在跑动过程中胡思乱想的人。
如果他处于领先。
那这种胡思乱想。
就是发散性思维,反而能让他的身体更加的放松。
让他的自信buff更加加成。
但如果他处于被紧紧的咬死。
甚至是连他自己都知道……
自己在最后几十米不是布雷克的对手。
这里不再是自己的安全区。
那这样的胡思乱想。
就反过来会干扰到他自己。
米尔斯看着这两个弟子在最后30米杀的难解难分,虽然他的确是更喜欢博尔特的天赋。
哪有教练员不喜欢天赋过人的运动员呢?
但是……
你硬要说的话。
他却更欣赏布雷克的努力以及自律。
还是一句话,又哪有教练员不喜欢努力以及自律的运动员呢?
当博尔特在各种放松的时候,布雷克的的确确是扎在健身房里面挥汗如雨。即便是他布置了强度更大的训练计划,布雷克也会在完成之后继续加练。
这一点米尔斯是看在眼里。
十年如一日。
从未改变过。
但很可惜。
竞技运动最强者的争锋,有时候就是比的天赋上限。
如果你的天赋不能够接近他,你的硬实力不能够和他靠近。
那么即便你训练的再刻苦。
也没有用。
只有当你的实力能够提升上来比肩天赋者的时候……
你努力的价值才会被真正的放大。
也就是说布雷克在2011年布鲁塞尔之前,他的努力。
他的汗水。
都没有真正被体现出来过。
起码他想要撼动博尔特在米尔斯心中的地位。
他的努力无法起到作用。
可去年之后,尤其是今年,他已经彻底把200米转为主项,那他的努力价值,自律价值……
猛然就开始凸显。
甚至米尔斯还在他身上看到了极强的运动迁移能力。也就是说当布雷克在跑200米取得进步的同时,他也能在100米上找到迁移的点。
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百米能力。
这也是为什么,今年他明明是主攻,200米100米的精力投入更少,却依然能够保持一个很不错的百米水准。
就是这方面带来的效果。
180米。
布雷克迈着坚定的步伐。
进一步接近博尔特。
他这个时候甚至能感觉得到博尔特汗毛的乍起。
你也会紧张啊。
博尔特的这种情绪让布雷克感知到货物更能够增加布雷克沸腾。
毕竟野兽。
就是看到猎物越衰弱。
越兴奋的物种啊。
米尔斯眼里。
这时候才更加看到了平日里这个自己有所忽略的弟子,更多的闪光点。
这是博尔特的纯粹天赋所不能赋予的东西。
依靠日复一日的苦练捶打以及意志力的升级。
布雷克现在是唯一一个。
在前面能够保持前面全力冲击,后面却一直能够保持极强的速度,冲过终点线完成整个全程的选手。
什么意思?
也就是说布雷克是唯一一个现在能够把牙买加跑法的天生弱点……
给抵消的人。
这一点就算是博尔特都做不到。
因为牙买加跑法本就是在前面需要竭尽全力,起码也要拿出90%以上的能力。
这样的话你在最后肯定就会出现下滑,你的身体肯定就不容易顶得住。
这几乎是米尔斯之前从没有想过要去改变的地方。
因为米尔斯自己也觉得你前面这么顶了,你后面怎么可能还能这么顶?
那不现实。
迈克尔.约翰逊,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最后50米,保持那样的200米速耐。
是因为采取的是经典的美式分配节奏跑法。
如果他采取牙买加跑法。
成绩总体的好坏先不谈。
他的最后几十米。
肯定无法持续下去。
无法保持19秒32的那一场强度。
这毕竟是博尔特都做不到的事情,这是田径圣体都做不到的事情,米尔斯觉得他想要去要求别人做到,那实在是过于苛刻。
所以米尔斯很快就放掉了这个执念。
一直没有再想起过。
直到去年的布鲁塞尔。
布雷克在前面完成了牙买加跑法的冲击之后,竟然还能在后面保持这样的强度。
甚至跑出了比迈克尔.约翰逊更强的大直道。
跑出了比约翰逊更强的最后50米。
一下子就让米尔斯意识到了什么。
这才是米尔斯,为什么开始对于布雷克彻底转变态度的另一个根源。
他在布雷克身上看见了牙买加跑法的极限突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