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武帝怎么可能给他升官?
甚至一路做到九卿之位?
如果朱买臣做的这种事很隐秘,那可以不提。但朱买臣这事,做的人尽皆知。
再从故事里来说。
朱买臣以前穷,家里没米,所以他媳妇让他砍柴换米,他没去么?
他听媳妇的话,去砍了啊。
一边砍柴,一边读书,还因为这个被人嘲笑。
砍了柴,换了米。
这一过程怎么理解?
就是朱买臣在家做事了,他不是好吃懒做,不是刘邦这种家里啥事不管,全交给老婆孩子的。
他是做了事的!
汉高祖刘邦发家之前,那可真是什么事情都不做,还天天喝酒吃肉,从不往家里拿一分钱。
然而刘邦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,他所作所为就被人吹为厚黑精华。
朱买臣这种听媳妇话,做事但没挣到钱的,在后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?
最重要的是!
他听媳妇的话,去砍柴,去种庄稼,但他媳妇还不满足。
非说过不下去,吵着闹着还是要“离婚”,然后嫁给更赚钱的木匠行业的木工。
朱买臣答应了。
他媳妇就跟着木匠跑了。
然后有人说,媳妇跟了木匠后,然后还继续照顾朱买臣日常吃食。这一点有待考证,毕竟没有历史资料记录这个。
咱就当有这个事情来讨论一下。
这是什么现象?
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,这还是他媳妇问题啊。
你要跟人跑,那就跟朱买臣这个前任断个清楚啊。你跟了木匠后,还管朱买臣吃食干什么?
良心过不去?
可这不就是有了现任,还跟前任藕断丝连么?
当然!
古人的思维,现代人很难评判他们怎么想的。
问题是。
后面朱买臣遇到汉武帝,飞黄腾达了,为什么又要回来自取其辱呢?
你跟着木匠,就好好跟着木匠啊!
然后又有人说,朱买臣飞黄腾达后,迫害了木匠,才让他媳妇回来的。
可查阅历史资料,又没这点的记载。
只有覆水难收这个典故。
不论朱买臣对与错吧,反正有一点值得肯定,朱买臣这个覆水难收的故事,在汉朝一定是正面形象。
如果是负面的,汉武帝时期举孝廉这关就过不去。
举孝廉什么意思?
简单说,就是孝训父母,办事廉正的说法。
廉正,一个正字就足以说明当时覆水难收这个典故的正面形象。
如果形象不正。
那朱买臣后面还升个屁官。
当然也不能去计较古人的思维方式,因为古人和现在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。
伱看新出的《封神》电影就知道了。
妲己在以前是什么形象?红颜祸水,祸国殃民的妖精形象!
现在呢?
无辜且清纯、未受污染的白莲花,代表爱情的至死不渝,同时还能斥责男性把什么问题,都强加在无辜女人身上的形象。
不说与古人相比了。
这说法要是放在十年前、二十年前,那都是相当炸裂的啊。
你不能说它这种形象没有道理。
他有道理啊!
一个国家的灭亡,跟一个女人有什么关系?大清灭亡能怪慈禧么?
这个好像还真能怪...
咳咳。
简单而言,以上内容,可以证明朱买臣在汉武帝这里,还是颇受待见的。
同时覆水难收在汉朝也是正面的。
所以。
此刻汉武帝听到朱买臣的话,也没生气,反而是点了点头,道:“行,那就让你来说下要奏明的事情吧!”
朱买臣听到汉武帝的话,当即说道:“微臣发现,御史大夫张汤,与商人有贪污行贿。”
“陛下每次新出法令,商人总是第一时间知晓,都是这御史大夫张汤透露出来。”
“关于这点。”
“臣已经将曾经张汤的门客,商人田信捉拿起来,能证实这点。陛下请看,这是商人田信的供词。”
说完。
朱买臣将简牍写好的供词,提交上去。
宦官将简牍递交给汉武帝,汉武帝看着简牍,表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然而。
目光却是悄悄瞥向角落里藏着的御史大夫张汤。
此刻。
汉武帝才意识到,张汤刚才那奇怪的行为,原来是模仿现在他们要说的话。
不说一模一样吧。
起码八九不离十,这张汤已经把丞相庄青翟要奏劾他的事情,表演了一遍。
所以。
汉武帝对于简牍的内容,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。
眼角的余光瞥向丞相身后另外两位长史。
汉武帝缓缓说道:“除去朱买臣外,你二人可有其他要说的?”
这时。
王朝和边通一起站出来,说道:“陛下,商人田信是我等三位长史一同审查,所以我三人意见一致。”
“臣附议,望陛下立即逮捕张汤,关押入诏狱大牢。”
“臣附议!”
汉武帝听完另外两位长史所言,心中已然明白一些事情。这时,他看向丞相,道:“庄丞相,张汤与商人之事,所以你只听了三长史的话,没有实际参与么?”
这时。
庄青翟还没搞清楚什么状况,就说道:“禀陛下,抓捕商人田信,是老臣下达的命令。”
“张汤与商人行贿,官商勾结!”
“这是陛下一直最为痛恶的事情,臣不能不办!”
听闻庄青翟的话,汉武帝刘彻点点头,缓缓说道:“朕知道了。”
闻言。
三长史面露喜色。
身为丞相的庄青翟更是说道:“陛下,那臣这就下令廷尉方面,逮捕御史大夫张汤?”
闻声,汉武帝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丞相庄青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